近来,先是一档热门电视节目出现商标纠纷,接着美国黑人说唱乐队Run-DMC主创成员向亚马逊和沃尔玛为首的商业巨头提起诉讼,指责他们的网店和线下店铺未经允许大量售卖印有其创始人名字的服装和配件,近期,又爆出国内的“利乐”商标侵权纠纷。
从早年微软在大陆地区销售持续低迷,中国区几度换帅并一再打假失利,到多年前出现并几度沸沸扬扬的“职业打假行当”面临“消失”,到义乌产品占领今年欧美圣诞节市场40%份额,到大陆和台湾地区几家知名企业从贴牌走向知名品牌。正面反面,众说纷纭。可以说,国人对“正品行货”和顶尖品牌的疯狂追逐与“性价比超高”的“水货”的同样痴迷,是其他国度难以理解的“怪相”。大众行业如此,“小众行业”也不例外。
15年底北京DG视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同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发起侵权诉讼,状告对方打着施密特张力仪旗号,大肆销售贴牌产品,作为德国施密特公司授权在华总代,DG视讯公司认为这严重干扰了自己的产品销售,严重影响了客户对施密特品牌的认知,对购买到非授权产品的客户,造成的损失难以预期。
对于普通人,张力仪是非常陌生的词汇,但在工业领域,它的作用却是非比寻常。当今高新材料发展和生产标准日益提高,在纺织、线缆、人造纤维生产、光纤生产、汽车轮胎生产、碳纤维和通讯、航空乃至卫星等领域,对张力测控都有普遍且日益提高的要求。对张力仪的品质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在细分领域,施密特张力仪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比如,铜线缠绕张力比较大,铜线直径会变小,导致电阻发生变化;对于真丝,过高的纤维张力会导致真丝特性改版;对于合成纤维,过高的张力会导致不可还原的分子移动,造成后期纤维染色不均匀。所有这些都导致产品质量降低。施密特公司迎合市场需求,丰富其产品规格和产品线,让客户可以选到更宽量程的张力仪表。
说到这里,简单介绍下这家德国的施密特公司。1948年,施密特公司创始人汉斯•施密特先生开始从事纱线和纺织机械的产品销售,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张力控制在纺织产品生产环节的重要性,公司开展研发。不久3个轮子的张力仪诞生,施密特独创的测量方法日后证明是张力测量的最佳方案。 如今,三轮测量体系已成为施密特张力仪的标志,其精密性和稳定性,至今尚无其他测量方案可以超越。1962年,施密特公司将总部地址设在德国慕尼黑附近的沃尔德科莱堡,直至今日。
施密特公司是全球生产张力仪规格多且全的专业厂家,包括20种不同系列,67种不同型号,2000多种产品,在世界各地,有超过17万块施密特张力仪表在普通和特殊领域被广泛使用。施密特公司还是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的张力仪制造商,是张力测控领域国际品牌。
那么DG视讯科技与施密特公司是什么关系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施密特敏锐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初期施密特考虑自己打开中国市场,但文化、成本和水土等因素,施密特不久决定与总部位于北京的DG视讯科技进行合作,几番会晤和双向考察,双方达成一致,施密特全权委托后者作为中国区总代理,在大陆销售和维修其数千款产品。DG视讯科技果然没让德国人失望,施密特张力仪在国内的行业知晓度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得到业界和客户广泛认可。同时,陆续开始有商家进行仿冒牟利。而上述官司是DG视讯科技和施密特公司对这种仿冒现象的一次集中回击。
在上述诉讼案例中,侵权公司辩称,“我销售施密特张力仪不违法,我销售肯定就要宣传,宣传就要使用施密特公司名称,商品的名称、图片这些信息,因此我们不侵权”,并举例说:“我买了一辆车,不喜欢了不想开了,那我卖了不行吗” ?随后向法庭提交了在DG视讯发起起诉后,他们购买一台施密特张力仪,及销售这台张力仪的发票,以证明他在销售施密特张力仪。
经过庭审和复议,法庭判定,作为工业精密仪器,张力仪知名度判定与大众消费品判定存在差异,施密特张力仪属于行业内知名商品;经销行为与日常消费品二手转让不同,被诉公司并不具备经销施密特张力仪的资格,其行为属不正当竞争;未经过授权没有合同依据的“代理”属于仿冒而非“侵害总代理权”。
不过,DG视讯科技赢了官司并没有赢得干净的竞争环境,市场上各种施密特(Schmidt)张力仪依旧并不少见。
改革开放将近40年,随着国力增强,我们喊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口号。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工业品制造,自动化控制水平和工艺性能一直是短板,因此,张力仪是为数众多行业不可或缺的测控工具,其自身的质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生产线的效率和产品的品质。而施密特张力仪只是一个缩影,从工业品制造到民用消费品到军工用品,还有很多品牌产品因山寨水货而躺枪而纠结困惑。中国人的工业4.0之路——在赫尔曼口中的“一个漫长的进程”,会因沿途不时出现的侵权、仿冒、未获授权的贴牌和赝品冲击显得前路难测。
作为已经迈过“原始积累”,大踏步参与国际经济领域合作与竞争的国度,理应日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过,从施密特张力仪一案我们可以管窥,品牌和商标保护,今后的路依然漫长。
署名:日尧